陳觀海 北京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員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美國不斷利用其技術優勢進行數據監控,無論是國內事務還是國際事務。此前美國喬治城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公布一份名為《美國的天羅地網:21世紀數據驅動下的驅逐》報告揭示,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ICE)以驅逐非法移民為借口打造監控系統、廣泛搜集各種個人數據,幾乎所有美國民眾都無法幸免,種種操作令人觸目驚心。
美國數據監控緣何如此?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美國數據監控日益泛濫,折射美國民主體制的衰敗
美國歷來自詡為自由民主國家,注重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不過“9?11”事件爆發以來,美國以反恐名義,對公民的部分信息權可以合法索取,美其名曰“以自由換安全”。目前,美國許多政府機構為了自身工作的開展,憑借網絡技術所帶來的監控便利,不斷竊取美國民眾的個人信息,已引發美國一些社會團體和民眾的擔憂。
喬治敦大學披露的報告顯示,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ICE)精心設計了一張復雜而龐大的監視網絡,可以監視生活在美國的大多數人,且無需獲得許可。如ICE已經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美國所有成年人中搜索了大約1/3(32%)的駕駛執照照片。該機構可以訪問近四分之三成年人的駕駛執照數據、美國公民的電話、天然氣等信息。此前斯諾登就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棱鏡門計劃對美國公民監聽。時過境遷,美國政府機構的監控并未終止,甚至還變本加厲。
令美國民眾擔心的是,這份報告可能只是揭露了美國政府機構對民眾數據監控的冰山一角,但已足以引起美國民眾的擔心。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等團體一直在揭露和抵制美國移民機構的大規模監控,認為這些做法已遠遠超出移民執法權限。不過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民主體制的衰敗。美國政府機構之所以敢為所欲為地濫用數據監控,正是體現了美國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的衰落,美國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已經失去了對政府機構濫用職權的限制。如果聽任這些數據監控行為泛濫,“監控帝國”將會極大地沖擊美國的民主體制。
美國濫用監控是為維護霸權地位,凸顯美式霸權焦慮的加深
美國非常熱衷對其他國家進行數據監控,竊聽風云事件頻頻上演。此前就有媒體披露,美國通過丹麥情報部門監聽德國、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盟國領導人,引發這些國家領導人強烈不滿。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美國數據監控能力愈發強大,不再僅是數據監聽。目前,美國每天可以竊取其他國家海量數據。而美國之所以這樣做,無疑是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地位。即便是自己的盟國,美國也不放心,更不用說被其視為競爭對手的中國、俄羅斯等國家。
美國數據監控泛濫,體現其技術優勢和相關治理規則匱乏
美國在網絡技術上具有全球領先優勢,利用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技術和設備依賴,大行數據監控方便,還脅迫企業參與其中。微軟公司負責用戶安全的副總裁湯姆?伯特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披露,美國聯邦執法部門近年來向微軟公司簽發約2400份至3500份“保密令”,以秘密獲取微軟用戶數據,簽發頻次每天多達7份到10份。
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國際上,對濫用數據監控都缺乏有效的規則約束。在美國國內,立法機構對于如何限制政府機構的數據監控濫用也比較棘手,相對于行政權的靈活性,立法工作緩慢笨拙得多。而在國際上,網絡空間治理的規則并不健全,美國大搞數據霸權,對其他國家行使數據監控等霸凌行為。由于技術差距和規則匱乏,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數據監控濫用也難以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總之,從美國數據監控濫用而言,其不僅不會自我克制,反而有權就任性,實際上折射了美式霸權的空虛與焦慮。美國數據監控泛濫已削弱了美國民主體系,也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責任編輯:華章 安然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