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響70多億人口,奪走了40余萬人的寶貴生命(數據更新至2020年6月21日)。
疫情之下,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疫情中的失序生活和非常時刻。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通過這場影像的云端匯聚,我們為您呈現來自中國、韓國、埃及、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秘魯、美國等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國家的媒體機構和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展現疫情之下的社會百態。
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通過這些影像,我們看到疫情面前人世間普通個體的喜怒哀樂和溫情際遇,看到人類社會面對災難時的守望相助,更深刻地感受到人類是休戚與共的衛生健康共同體。
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我們定能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
埃及 蘇歐德·馬哈穆德(Saudi Mahmoud)
西班牙-霍爾迪·特倫扎諾(Jordi Trenzano)
作為中國武漢的一名攝影記者,我想通過鏡頭向外界傳遞武漢封閉城門后的真實信息,反映堅守城內的千萬人的生活狀況。
正視聽,穩人心。
面對突發的疫情,來到疫情阻擊戰的最前沿,看到醫護人員繁忙的身影,聽到年邁的患者微弱的呻吟和重癥監護室里各種儀器發出的聲音,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囯醫護人員心中,生命是無價的!
盡可能多地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等到幾十年之后,當人們回憶往事的時候,希望這些記錄能夠幫助人們回到2020,回到武漢,回到此刻正在發生、發展著的這一場戰“疫”之中。希望我的照片能夠讓人們回憶歷史,看到堅強,感受到在病魔肆虐之時生命的堅韌與人們不屈的抗爭!
記錄生活,記錄時代,每張照片背后都會有各自的故事,有溫度的點點滴滴造就了生命的意義。
面對疫情,人們更多的是淡定,而不是恐慌!
萬里江河同守望,黃鶴江畔迎晴煙……
對于在江城長大的孩子而言,水自然地帶有一種朦朧的親切感。但如果不是這一次因為疫情回到武漢,我似乎已經不記得,開車穿過長江大橋,裹挾著水汽的風從窗外刮過,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過橋似乎從未這樣從容,因為城市從未如此空曠。那些十多年前不曾走心入腦的街景似乎在提醒我,這是我的家鄉,卻也好像不是我的家鄉。它少了一絲煙火氣,它在掙扎著抹平傷痕,它在期待著重新沸騰。
防疫沒有前線后方之分,每一處都是前線,每一刻都是戰時,絲毫不能松懈。
珍惜當下。
拍攝合情合理的照片。
走進街巷,走進武漢市民生活,從他們生活的點滴,我看到了武漢在逐漸恢復生活的常態。一個個真實的人、真實的家庭生活,讓我看到了一整座戰“疫”的武漢。
生命如此脆弱。
照片是時間的碎片,把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就可以成為一幅相對完整的圖畫?,F在或者以后,讓人們看到武漢在這個特殊時期發生了什么,我希望做的是提供其中一塊碎片。
從拍攝4.2萬余名醫療隊員到面對上千萬武漢市民。我們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觀與獵奇,而是親歷者的深度記錄與思考。
疫情之下,每個人在病毒面前都顯得弱小無力,但是精神的力量卻能鼓舞我們去勇敢面對危險和困難。我們無法逃避現實的困難,只有去積極面對。感謝逆行的勇士們,不但醫治了我們的身體,更給了我們繼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席卷全球的疫情造成巨大損失和痛苦,但人類依然保有最寶貴的禮物——希望。希望賦予我們勇氣。相信希望和勇氣終將引領我們走出陰霾。
通過鏡頭我不僅看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國家行動,看到了整個救助體系建設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更看到了一方有難,八方馳援的民族精神和國家力量。
大家團結一致抗擊疫情,不論醫務工作者還是社區工作人員,每個堅守崗位的人都是英雄,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所在。
受疫情影響,“直播經濟”成為商戶轉型與自救的“及時雨”。
通過鏡頭,我突然發現了兩位醫護人員,她們就在那里坐著,互相依偎著,像是一尊雕像。 這一刻,我的心情復雜而激動:愉悅,心痛以及無法名狀——她們終于可以稍微地休息一下了。她們在這一個多月中經歷的所有驚心動魄、所有拼搏奮斗、所有疲憊不堪,在這曙光已至的時刻全化作了這一瞬間的互相依偎——這一刻,時間仿佛也為她們而停止。 在她們身后的窗戶上,陽光正努力地透進來。
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遇到了困難,大家舍小我為大我。我看到了人性勇敢的一面,遇到了危險,大家不屈地并肩戰斗。
惟愿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疫情這樣的危難,激發了人類“絕處逢生”的無窮想象力與創造力。
按下快門的時候,我想到了親人。
展現擔當,把最真實、最珍貴的影像和歷史節點事件記錄下來。
疫情當前,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又如此頑強。我總在想:我可以做什么,我應該怎么做……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團結、責任的重要性,每按一下快門,都是我心靈的一次觸動!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透過鏡頭尋找的,不是構圖完美、光影和諧的一張圖片。我總希望能夠用攝影這樣的方式,去捕捉時代之下人性的影子。我也總在思量著,要冷靜地去記錄,卻時常被疫情之下的人與事感染著情緒?;蛟S即使影像也無法盡述災難下的悲傷與奮起,可我也總希望,即使是一次平常地按下快門,也能為這場戰“疫”留下些什么!
要拍出一張好照片,必須感同身受,去感受喜悅,更要去感受悲傷。
面對豐富而感人至深的現實,面對媒體融合時代的全新傳播需求,攝影仍需要百倍地努力。
與一座城共進退的機會,一輩子可能也不會有幾次。武漢,在每個人心中,都寫下重重的一筆。
想到了家人朋友,想到了好好生活、健康快樂的重要,想到了一切恢復正常后試著把平凡的日子品出幸福的味道。
一場呈現在互聯網上的云攝影展,既是時代的影像記憶,更是對人與自然的思考……
我們用影像記錄病毒肆虐下人類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記錄人類面對災難時的守望相助和勇敢前行,也記錄人類社會同疫情斗爭的磅礴之力。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當新冠肺炎病毒的陰霾散去,有一些面孔值得銘記,有一些瞬間值得永存,有一些思考值得深入。
我們相信,人類將有更加堅固的鎧甲,足以佑護生命和健康,佑護共同的地球家園。
“疫·鏡——國際抗疫影像紀實”所展列的攝影作品全部由媒體機構、圖片社和攝影師提供,均已取得相關權利人授權,僅供主辦方以及由其指定的媒體平臺使用。
應作者請求,部分作品未予署名,但相關權利人仍保留其全部合法權利。
除法定情形外,“疫·鏡——國際抗疫影像紀實”所展列的作品以及所提供網絡服務的局部或全部內容,其他單位或個人未經權利人授權均不得擅自使用。
對各類侵權行為,主辦方及其他相關權利人,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使用相關資料,請向主辦方咨詢。
聯系人:段崴 電子郵箱:rmhbdw@126.com
在中國法律允許范圍內,本聲明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